跳到主要內容

書心得 畢德生 牧養的藝術

這是畢德生牧會二十六年的時候寫的。

p17畢牧師認為--我的職責並不是解決人們的問題,或使他們快樂起來;
而是要幫助他們看到恩典正運行在他們生活當中。
這並不容易,因為我們整個文化是與之背道而馳的——
人們會說:如果你夠聰明,加上正確的幫助,就沒有什麼問題解決不了。
(eunice認為這是用理性推理來思考,事實上,解決問題還需要藝術感)

但事實是,聖經中雖然沒有太多快樂的人,
卻有一群在生活中經歷喜樂、平安和基督受苦意義的人。

屬靈操練的意義就是:認識我們的處境。
生活中所面臨的情況,並覺察到神的恩典,而能夠說:
神與我同在的方式並非透過改變或擺脫我的配偶、孩子,
而是透過改變我,並在我生命中作一件或許沒有經過這樣的折磨和痛苦就不可能經驗到的事。

身為牧師,我所要作的,就是在一個神未被提及的情況下,在一個人們未察覺衪存在的地方,提到"神"的名字。"喜樂"正是人聽到神的名字並感受到祂同在時,所帶出的能力。他們會因為明白神正在作的事而興奮,即便是件很小的事,但對當時的情況來說卻是再適時、合宜不過的了。

恩典的創作有可能產生於日常生活中,如赦免罪人、幫助受傷者、擔負起個人的責任等,這些創作是不斷產生的。街道、田野、住家和巿場都是美術館,所陳列的不是文化,而是在基督裡的全新創作。(摘自行進之光)

屬靈與團體

我們隸屬於教會,這是我們信仰基督的必然結果。我們不可以只是一個基督徒,卻和教會沒有關係;正如我們不可以是一個人卻不在家庭中一樣。她(教會這個團體)是救恩結構的一部分。(摘自向著標竿順服到底)
美國人把次序弄顛倒了。在基督教漫長的屬靈歷史中,團體禱告是最重要的,其次才是個人的禱告。

<感覺對禱告的殺傷力>在團體中禱告的事,就是在聚會中禱告時,我的感覺不再受到注意。當我參加聚會時,沒有人會問:你今天好嗎?有什麼需要禱告的事?
因此在聚會中我漸漸學習到,原來禱告不是受制於自己的感覺,也不是透過感覺來印證的。當我開始用感覺來衡量禱告,想到為了要禱告,我必須有某種感覺、某種靈裡的專心、平安或是痛苦時,其實這對禱告是最具殺傷力的。

屬靈與顛覆

禱告是一種顛覆行為。...第一個要發展起來的是,在自己裡面存著顛覆的精神。顛覆者是一個帶著文化色彩的人,沒有人看不到他。若他失去了文化色彩,也就失去了效用。
顛覆者安靜、隱藏而有耐心地工作著,他已委身於文化的得勝者基督,也願意去作那些細微瑣事。沒有哪個顛覆者作過哪件大事,他總是帶著秘密的訊息,在被文化下最後定論之處,種下懷疑。...顛覆者並不是要在血氣上打勝仗,他們只作一件事,就是預備地土,一點一滴地改變,使人心漸漸朝向信與望,等候基督的顯現



前言
提到美國近六十年來文化的發展,對於基督教信仰的看法大有轉變,對牧師一詞,也有不同的定義,甚至限縮至週末的,或是宗教的人士被取笑的位置。
畢德生牧師,面對別人問他最喜歡的稱呼是什麼?他說是牧師。
他認為許多牧者,妥協了接受"美國文化"對牧者的定義,以致牧師變得無害。無害,背後的意義是什麼?失去力量和作用。
我覺得畢牧師很有意思,他沒有明講,其實這是 牧師對自己從神所受的呼召,還沒有摸清楚,事實上,因為同時也看了畢牧師的回憶錄,發現畢牧師花了好幾年才漸漸清楚,如張茂松牧師在退休之際,見證神的帶領是在個人模模糊糊的狀態,卻是走向清清楚楚的未來。
畢牧師他原本要作讀博士班,作教授,卻是和太太領受了牧會的呼召,就開始牧會,從開拓教會開始,他經歷了心理學家的邀請,有二年學習心理學,二年後,他醒了,他是牧師。心理學或是社會工作,以牧師的角色是轉介,至少他說這二年讓他學習作一個好撒瑪利亞人,接下來,他開一群牧師開始研究如何牧養,而神奇妙的帶領一位猶太拉比來分享,拉比如何在猶太亡國數千年之際,以色列群體仍持續保有信仰,拉比是如何牧養的---應用五聖卷。
畢牧師在牧養二十六年後,他說他堅持牧師就該作好牧師。而這本書正在討論,牧師。
第一章 很妙
一開始就說,牧師如果接受文化對牧師一詞的定義,牧師就變的無害。
第三章
牧師要作的三項主要工作
禱告、傳道、傾聽。
避免的二種態度
虛榮:為了名望。
天真:不知自身何處。
第四章
畢德生最愛的牧師:使徒約翰。
使徒約翰,如何牧養七間教會。
身處屬靈(啟示錄)與屬世(羅馬帝國)之間。
他用「末日啟示」和「禱告」面對這之間。

第十章閒話家常的藝術

「主啊!我何等討厭重大議題。」(CS.W)魯益斯
(提醒免於自大的講論,集中重大議題)

西乃山(講台)「巧妙的雷聲」(愛默生)
牧會的語言,著重於平原(平日)生活,閒話家常的藝術。

第十一章 在新的層面生病

文化在現今有了變化。
文化不再是傳承,而是由青少年文化,由下往上影響成人。

成人的文化,現今可見二個層面的青少年問題。

一是無力感。

青少年面對自身快速成長的時期,是深具無法掌握的「無力感」。
成人面對外在環境快速的變化,也深具「無力感」。

二是沒有歴史觀。

青少年沒有歴史,只有童年。沒有歴史、傳統,隨之而來的是無先人的智慧,也不重覆先人的智慧。
成人也是沒有歴史感,只有現在,隨處可見的簡短、快速的觀點,流行一個又一個。

可悲又可惜。

解決之道,學以西結。

以色列人被據、聖殿被毀,這些人來向先知尋求神的話,以西結向這些人傳講聖靈新鮮的話語,而且,給予他們新的願景(新耶路撒冷聖城)。
原本這樣的聚會是保存過去的歴史,而因著聖靈連結了聖殿傳統,給予的是新的耶城。
讓以色列人活在神面前,也活在巴比倫人中間。
醫治了失落感和歴史感。

第十二章

牧師看見真實週遭的斷崖殘壁,如何堅持下去……。

謝謝畢牧把牧師未見之事寫出來,以面對所見之事。

第十三章 曠野與安息年。

壓力,如同長期在海中一公尺下的潛水艇。
沒人看見,不知不覺,無人認同。
但確實有壓力。

23年的牧會,僵化的關係,神經質的依賴……。

本書,在一個小故事結論。

安息年返回,一日因醫院探訪遲5分鐘,會友全先出發,獨立了成熟了,又是一種心境。

善終

美國文化中有「拒絕死亡」的概念。

不當「自我」的牧師,自以為是的「大聲疾呼」。引人注目到以注目為目標。

基督才是焦點,放下牧者自我為是的「大聲疾呼」以及「陳腔濫調」。

牧會28年教會5百多人,以及沒牧者的社區朋友,有一千人。離開沒有想象中困難。

神預備道路。

(結束)

書中提到我們一生中會學到的三種語言:親密的語言、資訊的語言和動機的語言(或是控制和操控的語言)。

我們學會的第一種語言是親密的語言,就是從母親對我們說的兒語。
第二種語言,是到學校上學,學習到資訊的語言。這對我們學習很重要。

第三種語言是動機的語言,是我們進入職場工作,作為控制或是操控的語言。

等我們長大回到家庭,我們常忘了第一種親密的語言,把職場工作的語言(控制和操控的語言),帶回家,弄的關係不好。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牧師教練 8週培訓

 8 週訓練營路線圖 概述 概述資訊   按一下此處開啟 概述 文件 (PDF)。 即時訓練營 和賽道教練通話連結 所有訓練營教練通話的連結都是相同的:    https://zoom.us/j/245183835 現場訓練營 課程時間  太平洋時間週四上午 9 點至 10:30 持續支援  技術問題:使用每個頁面右下角的藍色「幫助」按鈕開啟幫助票證。 給詳細點。 規劃問題:請透過glenreed@gmail.com 聯絡 Glen  ,或手機/WhatsApp:+1 (916) 671-0146。 作業 即時訓練營 有 為期 8 週的即時輔導電話,每週一個模組(並且您可以另外訪問該網站 4 週)。 請在該週的課程之前 完成作業 ,以便我們都可以討論這些材料。 例如,對於第 2 週,您需要在參加該週的課程  之前 完成模組 2 中列出的作業 。 每個作業都有一個來源:   連結 或 訓練 。 連結是本路線圖中的下一部分。 培訓是指「我的帳戶」和「輔導」旁邊的主頂部導覽功能表中列出的主訓練選單選項。 前往培訓頁面尋找我們所有的大師班、課程和其他培訓。 訓練:大師班、課程和其他訓練 連結中列出了一些新兵訓練營分配的文件和其他資料。 我們的其餘培訓內容可在主培訓部分(頂部導航選單)中找到。 培訓分為三個部分:大師班、課程和其他培訓。 Boot Camp 和 MAX 會員可以存取所有大師班、課程和大多數其他培訓。 注意: 開始大師班或課程後,您可以在“我的帳戶”/“培訓”/“我的課程”(如果您已登入)中輕鬆找到它。 第二部份 連結 每週團體家教電話 ZOOM Link 我 所有訓練營補習電話的連結都是相同的 https://zoom.us/j/245183835/ 教會成長軌跡與訓練營概述 教會成長軌跡與 8 週訓練營概述 命運尋找者 Destiny Finder  Journey Guide PRO  線上工具 您可以  透過 Boot Camp免費獲得一份 Journey Guide PRO  。 我們將設定您的帳戶。 https://destinyfinder.com/    注意:它與 Pa...

培靈會三分鐘見證

主題 我怎麼來救傳的 神帶領的見證 1為何說這個 2背景 神帶領的 3笑點 懷疑人生 (1)有的人因為教會機構都是好人,所以,喜歡來教會機構應徵?我心想,是罪人吧~ (2)你來救傳工作,值得嗎? 我實沒辦法回答。 4神奇妙印證,在人不能,神開路。 (1)洪哥印證。 (2)同工融入。 合一禱告蒙應允的祝福,新竹超有紀律的生活。 (3)進入教會牧者生活圈。 平時,找牧者不容易,但神開路,就輕省了。第一年被邀進入管家團隊,認識大新竹牧者。 以上 主題 我怎麼來救傳的 我來救傳新竹分社今年是第十年。 我想從今年初抽到的聖經經文卡來分享見證— 只要有主,每一步都是祝福。 我也與你同在,你無論往哪裏去,我必保佑你,領你歸回這地,總不離棄你,直到我成全了向你所應許的。」 (聖經.和合本, 創世記 28:15) 這經文是雅各在伯特利,神給他的祝福。 一、回想十年前,我的人生正走在曠野中,如同當時雅各離開拉班,他工作生活許久的地方。 我原本是在台北生活,後來與我先生結婚,他是位牧師。 婚前輔導問我,你確定要和牧師結婚,神帶領他到那裏,無論在那裏都要去喔,就算是偏遠鄉村也是。 當時我是城巿女孩,完全不知道,輔導說的鄉村是什麼。就結了婚。 有一天,我先生說神呼召我們去花蓮。我想起我的承諾,就放下台北就去了花蓮。 過了三年半,我先生,說神的雲柱火柱,帶我們去新竹。我想起我的承諾,我就來了新竹。 來了新竹,不是關新里,新竹的天龍國,真的是來到鄕村—新豐鄉是出產稻米、哈密瓜,十年前GOOGLE地圖是一遍綠油油的森林,和一望無際的稻田。 對我一個從小在城巿成長的小孩,到了新豐,其實心情是很奇怪的,親朋好友問我,你在新竹有認識的人嗎?沒有。你去新豐那是客家庄,你是客家人嗎?不是。 我的答案是 神帶領我就來了 。就這麼簡單,是真的。 其實,很多人聽不懂這個答案,我的親朋好友,也不理解,教會朋友也不理解,教會要發展,不是要在人多的地方,台北己經有基礎了,為什麼來新竹的鄉下,平常真的看不到幾個人,都是綠油油的田。 當時,來新豐,教會服事依然是場真實的爭戰,但是我的心情每天都是像在曠野漂流的感覺。 就像,今年我抽到的經文卡亞伯拉罕出吾珥的時候,還不知道往那裏去。 來新竹分社,是我先生收到聯禱會的徵人啟事,鼓勵我來應徵。 我只記得,周哥問我,你放下這些,來救傳工作值得嗎?我沒辦法回答。 我覺得周哥大概不會錄...

溝通 忍耐不說的話比較好

 看似無害的這9句話,高EQ的人絕對不會說出口 來源:https://www.managertoday.com.tw/articles/view/51319?utm_source=copyshare  ©經理人 1.「你看起來很累」 疲憊的人看起來毫無吸引力,佈滿血絲的雙眼加上一頭亂髮,脾氣暴躁又無法集中精神。說出這句話根本就在暗示對方處於這樣的狀態中,誰被這樣問了能高興得起來呢? 你可以這樣說:「一切都好嗎?」 會說出「你看起來很累」,是因為想知道對方是否需要幫助,換個問法就能讓對方願意說出他的煩惱,也能顯示你的關心。 2.「你比以前瘦好多!」 說出這句話,豈不是暗示了對方曾經超胖而且毫無吸引力?! 你可以這樣說:「你看起來棒極了!」 與其對對方以前及現在的外表做出無禮的評論,不如就坦率地稱讚對方吧! 3.「他根本就配不上你」 即使你很想安慰剛剛失戀的朋友,也絕對別將這句話說出口。稍微思考一下,你應該知道這句話背後隱含的意思:你之前選擇和他交往根本就是一個錯誤!誰聽到這句話還會開心呢? 你可以這樣說:「離開你是他的損失!」 這句話展現了你的支持,更同時避免了隱含的批評。 4.「你總是...」或是「你從來沒有...」 絕對沒有人「總是這樣」或是「從來沒有那樣」, 聽到這句話的人會立刻緊閉心門,你後面接著講的話對方一句也聽不下去。 你可以這樣說:「你似乎常常這樣做」 聚焦在事實,簡單指出對方的某個行為會造成你的困擾即可。 5.「就你的年紀來說,你看起來棒極了!」 暗示對方邁向高齡,即使你是想稱讚對方,聽起來卻非常刺耳。 你可以這樣說:「你看起來神采奕奕!」 完全不需要點出對方的年紀! 6.「就像我之前說過的...」 這句話顯露出你的優越感,並隱隱責怪對方沒能記得你曾說過的話。但誰能完全記得你說過的每句話呢? 你可以這樣說:當你發現沒人記得你曾說過的話,直接用更有趣的方法表達吧,這樣別人才能記得清楚。 7.「祝你好運!」 這句話沒什麼錯,只是你絕對可以做出更好的表達,而不是暗示對方需要「運氣」才能成功。 你可以這樣說:「我相信你有能力成功做好這件事。」 表示你相信對方有足夠的「能力」讓把事情做好,而非需要倚靠「好運」。 8.「都可以」、「你決定怎樣都行!」 對方會問你問題,表示他重視你的回答。即使你同意對方問的問題,也不該給出這樣的回覆。 你可以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