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如何讀新約 Reading The New Testament Today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聖經圖書館
https://www.bibleplaces.com/sites/
2014出版
加入"文本"新的解讀方式
1.女性主義解讀/文本前面的世界—意識型態鑑別學(IDEOLOGICAL CRITICISM)
2.社會科學解讀/文本後面的世界—歷史鑑別學(HISTORICAL CRITICISM)
3.敘事學解讀/文本裡面的世界—文學鑑別學(LITERARY CRITICISM)
4.跨文化解讀
*目錄 分六部
第一部 新約現代論釋概論
第二部 福音書中的耶穌形象
第三部 早期基督教歷史
第四部 保羅和保羅傳統
第五部 普通/大公書信和啟示錄
第六部 新約之後
**第一部 新約現代論釋概論
第一章 新約導論
第二章 今日新約解讀方法
1批判(Critisism)是指學術上的理解,其目的是對文學和藝術成果做出有洞察力的評論。
2.聖經批判是對聖經審慎的學術研究,這種研究尋求理解聖經,並達致對它通達有洞見的結論。
聖經批判,開始於"啟蒙時代"。現今,所有以"學術"的角度,讀聖經的方法都會被視為聖經批判,不管它們在題目中是否有"批判的"或"批判"之類的字眼。
書中所採用的"方法論",批判方式的定義
1.歷史批判法,基本上不問"新約"對今天的讀者意味著什麼,而是尋求理解文獻對于最的作者和讀者意味著什麼。會脫離原義。歷史批判法,在學術的定義指的是歷史研究和推理的原則和假設,始於啟蒙時期,成熟於十九世紀德國學者把自然科學方法應用於歷史研究的時期。
2.敘事學解讀(Narrative Reading)
敘事學批判或敘事解讀旨在理解新約中的故事(敘事)形式。
3.社會科學解讀(Social Scientific Reading)
社會科學批判,是通過社會學尤其是文化人類學的方式對新約進行研究。它尋求認識新約的宗教和其信息影响下的群體的生活以及如何被影響。(例如耶穌時期地中海-猶太社會的世界與21世紀的北美主流,社會形態比較,表2.1)
例如
在新約中,可以發現什麼類型的社會關係和世界觀?
新約作者接受了什麼文化價值,他們拒絶或顛覆了哪種價值?
4.女性主義解讀(Feminist Reading)
新約的女性主義批判,是對新約中性別問題的研究,以圖促進當今的婦女平等。
5.跨文化解讀(Cross-Cultural Reading)
跨文化解讀或跨文化批判,是把現代非歐洲人和非歐裔美國人的經歷和觀含用在新約研讀中。
第三章 新約的猶太文化發源
發展過程:
希伯來宗教(公元前從亞伯拉罕經過摩西的第二個千年)
以色列宗教(公元前第一個一千年早期的以色列王國統一和分裂時期)
猶太教(公元前六世紀至今)
猶太教的第二聖殿時期(Second Temple Period)(因為第二個猶太聖殿在公元前6世紀到公元70年建立,故這個時期,稱為第二猶太聖殿時期)
*前一代學者,稱"正宗猶太教"尤其法利賽人所代表的"正宗猶太教"。這個思想.被現代學者,拋棄了。
猶太教象徵
1.一神論(每天讀申六章4-9章示瑪篇)
2.選民觀念。以色列人礼自己為做上帝的選民的民族。
3.遵守上帝的教導和律法,即妥拉(Torah)
4.聖殿。聖殿是在耶路撒冷.以色列的神只有一個聖殿。(公元70年被毀)
希伯來聖經
(口述傳述,寫作,門徒編輯。)
1.進入巴勒斯坦公元前1100年,最古老的詩歌和歷史敘事部分完成於這個時期。(創世至父權社會)
2.公元前8世紀是文學創作的繁盛時期。(先知阿摩司,何西阿,以賽亞,彌迦)(追隨者們記下)
3.巴比倫被據時期(公元前587-公元前539年)。
4.最後寫成的公元前160年。聖典化在公元1世紀末期。
希臘化時期的猶太文學
1.啟示文學:啟示的意思是揭示或展現。啟示世界觀(apocalyptic wordview)。
2.敘事文學:內容講的是面對宗教迫害時主人公,忠於信仰的故事。
3.智慧文學:在散居的猶太人(Diaspora)中,從公元前6世紀起猶太人流放在"希-羅世界"。為要維持猶太人的身份,又要與居于主導地位的外邦文化和平共存,這兩種需要使得長期存在的猶太智慧統得以發展。..智慧思想普遍處理的是人類生存與適切的生活道路問題。
第二聖殿時期猶太教中的宗教群體
1.撒都該教派(Sadducees)的名字,可能起源於于古代大祭司撒督(Zadok)。撒都該教派只以"摩西五經"為權威。不承認律法的"口傳教義",而法利賽人卻堅持認為口傳律法具有約束力。拒絕在律法上沒有寫的事,例如身體復活、靈魂的存在,或是啟示作品中呈現的較成熟的末日論。但是他們和當權政府妥協,因為他們多是富人和精英。
2.法利賽教派(Pharisees)。大多數學者,推論他們是"哈西德教派(Hasidim)(分離開的那些人)的神學和文化上的後裔。哈西德教派,曾經殺不信猶太教的人。而法利賽人佔著"公會"(Sanhedrin)的猶太議會的職位。
3.愛色尼教派(Essenes),踐行一種苦行式的共同生活。
4.奮銳党(Zealots),他們信仰一種激進的神權政體。
5.公會。每個公會中至少要有10個猶太男性。(猶太社會是一個徹底的父權主義,甚至於甚于羅馬社會)
猶太人的生活制度
1.耶路撒冷聖殿。
2.宗教節期和慶祝活動。
3.猶太會堂(Synagogue)一詞來自希臘語,意為"一場聚會"。指人群的聚會。(當時有教育和慈惠救濟的功能)
4.猶太人公會(公會)-議事會,即議會。羅馬時期,猶太國被分為五個區域。每個區域都有自己的公會,耶路撒冷公會是最重要的。
第四章 新約的希羅文化發源
亞歷山大大帝的統治
1.大帝生於公元前356-323年春,33歲死於疟疾。
2,現代史學家認為亞歷山大的夢想,建立帝國,被統一在"人人皆兄弟"的世界中。
亞歷山大的繼任者和希臘文化的傳播
1.繼任者統治亞細亞、敘利亞、和巴勒斯場。——"新約"各卷在這些地區被書寫而成。
2.托勒密(TAHL-uh-mee)是亞歷山大的一位將軍。拿到埃及的統治權。公元前305年,他被正式宣布為埃及國王,托勒密王朝。托勒密一世,建立亞歷山大圖書館,收集的文化,超過當時的雅典。
3.塞琉古(Seleucus)設法奪取了帝國中心,接下來二世紀,塞琉古(Sell-oo-sid)王朝,繼續統治敘利亞、亞細亞和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大部分。
希羅時間表
1.希臘化(希臘)時期:公元前334年-公元前60年。
2.羅馬的統治:公元前150年-公元400年。
希臘化時代(亞歷山大大帝占領地中海東部到公元前30年埃及托勒密王朝衰落)
1.250年內有6次戰爭。
2.公元前167年,猶太祭司瑪他提亞發起了反抗塞琉古統治的馬加比起義。起義導致了公元前142年猶太國徹底從塞琉古統治下獨立出來。公元前64年,羅馬將軍龐培打敗了安提阿古十三世,將敘利亞並入羅馬版圖;公元前63年-公元70年這一短暫猶太人的獨立,以及在公元132-135年由妄稱彌賽亞的西蒙.巴柯巴再次獨立,直到公元1947年現代以色列國的建立。
3.羅馬帝國350年。屋大維改號奧古斯都(公元前27年-公元14年),提出一個帝國行政管理計劃。一是元老行省,由地方總督管轄,元老行省由帝國內較穩固的地區組成;國界地帶和邊疆地區的省份被划入元首行省,元首行省設有地方長官,他們由皇帝任命,并直接向皇帝負責。元首行省都有軍隊,一是對抗外來勢力,一是安內的秩序。奧古斯都建立了帝國的道路系統(條條道路通羅馬,其實是來運送軍隊用),他位時稱羅馬和平時期。
公元前40年至公元70年的猶大地:以附庸國到起義失敗。
1.公元前40年,羅馬元老院授權希律作猶太國的"王",但很大程度上,是讓他自己去管理它。"希律"來自於一個以東人(阿拉伯)的貴族家庭,在亞歷山大.楊紐-公元前二世紀佔領以東的猶太王——統治時期改信猶太教。p95
*就世界時間表來看
希-羅文化(主前325-主後400)
剛好跨越了,耶穌降世的期間,也跨了新約書信的寫作時間。
使用的文字和情景,恰恰是對照了。
*福音書
福音書是特別的文體—口述歷史。
被人用文字記述下來,好消息,三個字原義是戰爭捷報之意。
*馬可福音
傳統是以 文字大綱和作者寫作歷史背景解經。
現今的解經角度,加入了敘事解經,社會群體解經,女性解經等。
之前常常是看到傳統解經資料大同小異,現加入新的鑑別解經方式,有二個想法。
一是解答了,聽道時,不同的解法,原來羅輯在這裏,找到了出處。
二是之前是用傳統和自由解經二分法,現在瞭解這是"原義"應用和"原義之外應用之別。
感覺有時,聖靈也藉此對人說話。
馬可福音,19世紀開始被重視,因為他直接切入重點,耶穌是神的兒子,耶穌傳福音,天國近了,醫治病人,
*馬太福音
馬太福音,是“ 教會福音”,因為教會讀這本書的次數是其他福音書的二倍以上。
可分9段
敘事與講道交叉,由5段講道組成。
傳統作者是耶穌的12門徒,稅吏馬太。但現代是不知名的M,主後60年,在安提阿寫成。
*路加福音
福音書篇幅最長的信,敘事最長,有一半的神蹟是沒有在其他書信重複的。
作者路加,推估是外科醫生,和保羅西拉同工同行。外邦人信主第二代。
*約翰福音
*保羅以及保羅神學
新舊對比
保羅人生前四十年是猶太教的法利賽人,後二十年是基督教宣教士。
後面二十年,很多時候是與猶太教的人針鋒相對。
"猶太教基督徒"和"基督徒"不同。
*寫給"希臘教會"的信。三封,帖撒邏尼迦前後,哥林多前書,哥林多後書。
—帖撒邏尼迦城 和 哥林多城,都在歐洲大陸上,希臘人居住多。
相同之處,希臘人住,海港,重要據點(帖撒邏尼迦是馬其頓首府/羅馬帝國重要港口,後役軍人)(哥林多城是商業大城,有運河,有最早的愛情山(把愛情商業化的地方)
相異之處,帖撒的問題是首都,羅馬皇帝是神或神是神,復活的事。哥林多的問題是商業的亂,例愛情山,有錢人的處理。猶太教基督徒有錢有權到質疑保羅的權柄。
—有一個學習,關於"恩賜" ,保羅鼓勵作先知講道造就眾人,也要多多方言禱告造就個人。
—在林後有一節提到,我不許女人講道,又提到神是先造男人,後造女人。
如果是看保羅整體的書信,有教導如何選立"女"執事,所以,其實保羅並沒有反對女性出來服事。林後的部份,書中的一個解釋,我很喜歡,就是這裏的女人,指的是丈夫的妻子,在婚姻關係中,都很重要,也要有次序。
*個人的信仰—加拉太書,羅馬書。
一加拉太書 (語氣嚴肅)因為有"猶太基督徒"(仍守耶和華律法"申命記",受割禮)來亂。
保羅重申信仰的自由,因信稱義的自由。
—羅馬書 ,寫給獨立教會,歷史上,原本是猶太人居多的教會,後來,猶太人被趕出羅馬城五年,五年後猶太人又回來亂。
著重"猶太人"和"外邦人。許多人用"律法"和"聖靈"來對比。
這書,在一世紀就很熱門,但造成不少教會分裂。
總結:加拉太書和羅馬書,相同的是,處理"猶太人"和"外邦人"信徒的問題。
"猶太人基督徒"和"基督徒"的差異。
"律法"和"聖靈"的差異。
福音的真義—因信稱義。
(現代又新增"彌賽亞信徒",他們雖不守律法和割禮,但認為自己是以色列猶太人,在神學上是神的選民,所以,稱主耶穌為彌賽亞,自稱為彌賽亞信徒)
(解答之道,就是 以色列人有自己的傳統,就如中國人有自己的傳統一樣)
*在獄中的二封信—腓立比書 和 腓立門書
—腓立比書。
因為在獄中寫的,在困難的心意特別讓人心動,鼓勵人要保持信心。(可能在羅馬寫的)
腓立比城,是羅馬的殖民城,城中多為羅馬軍的退役將領。
書中,又提到防備"猶太派基督徒"入侵,還把他們比喻為惡犬。我想保羅是氣到了。
這個教會,第一個在歐洲建立的第一個教會,會友是外邦人,提醒他們防備猶太人基督徒也是正常的。
強調教會中,弟兄姐妹的情誼。
——腓立門書
私人為基督徒求情
*帖後、歌羅西書、以弗所書。
具保羅傳統的書信,有一大部份的學者認為,這三封不是保羅親寫的,而是保羅的子弟兵,用保羅的名義寫的。
為什麼?因為文學風格、用字習慣皆不同。
—帖後:好像在補充前書的末世觀,耶穌快來,是現在或未來。
—歌羅西書:強調宇宙的基督。(萬有都是基督所造的,他也是上帝本體的真相)
—以弗所書:論說的詞句優美,與歌羅西書155句中有75句,跟歌羅西書是一樣的。二封是好朋友,也有人說二封都是在監獄裏寫的。特色,教會中的論理,爭戰屬靈的事物。
*教牧書信,講的主要是保羅寫的內容,有關教會的管理組織(設立監督、長老、執事),領袖個人。
以成書的順序。
一提多書。
"提多"是希臘人,保羅還不准他行割禮。保羅派他到克里特島。當時,克里特人的品性不良,說謊,作壞事的很多。還有"虛假教師橫行",說復活的事已過,傳很多"靈知主義"(諾斯底主義,原是二元論,現今很多是以個人屬靈經驗,整理成一種學說以及信仰)
—提摩太前書。
保羅說提摩太的是屬靈的兒子,派他處理教會事務,以及建立教會等。
這封信主要談教會面對虛假教師,和教會組織。
—提摩太後書。
這封信談的是"領袖"個人的生活教導。
*普通書信。
—希伯來書。
對象是猶太基督徒。詞句優美,分二段一是基督超過舊約。一是道德勸說,當時環境辛苦,安慰勸勉信徒。
—雅各書。
特別的是"對象"寫給猶太基督徒。雅各是初代教會的領袖。從雅各書,可以瞭解猶太基督徒。
羅馬天主教支持雅各,而新教支持保羅,路德宗在中間。
—彼得前後書
難點,基督到陰間傳福音的三種看法,作者認為是真的去到陰間,宣揚福音,特別是基督得勝掌權的消息。
—猶大書
耶穌的弟弟猶大,特別引用猶太經典。
以上 是普通書信,又稱大公書信,大公指的是各教會信徒一齊讀的書信。
*約翰一二三書—約翰牧養的教會,遇到糾紛。
主要是當時,有流浪傳道人,傳講虛假信息,所以,教會長老禁止接待所有"流浪傳道人",抵觸了教會傳統"樂於接待的美德"。
加上,好像有奉獻大量金錢的會友帶走。
*啟示錄——迫害被救的影像。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