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以色列史
作者:普羅文 朗 朗文
出版:天道書樓有限公司
日期:2010年10月初版
大綱
分為二部份
第一部份是 討論歷史文獻的問題,作者如何看待聖經以色列史。
第二部份是 以色列史,編年史說明。
——
第一部份是 討論歷史文獻的問題,作者如何看待聖經以色列史。
作者把以色列史比喻為一個住院病人,以還有救嗎?的角度,來形容學者所著作的歷史文獻。不同年代的學者,角度不同,雖然,到最後竟是推翻了聖經歷史的真實性,充滿懷疑的否定,認為聖經歷史是假的,是死的,卻也寫成書,有趣的是主題仍是聖經以色列史。這讓後生晚輩的我們研究起來奇奇怪怪,因為總不好一口氣否認了前輩們的研究。
聖經歷史研究至今,仍是有救的。
以認識論切入,見證神奇妙作為。歷史是祂的歴史。
結論 不因各種研究方法,而癈掉聖經歷史。第二部以色列歷史,以聖經為本。
——
前言
第一章 討論以色列的歷史是指"聖經歷史"或"巴勒斯坦史"?
主要原因是傳統的聖經歷史,多以神學觀點的角度,或是,聖經在形成時,猶太人所編寫目的在使被擄的以色列人凝聚信心,不致於四散。學者認為以神學觀點,解說的歷史,帶有神學的因素,使得真實的歷史失真。
——>個人心得
對於歷史失真的問題,我認為不致於失真,歷史是真實的,聖經中的歷史,是對真實歷史的一種角度。
歷史若是用來作價值的判斷之用,我想,選用的歷史事件,評價的角度,會左右評價的結果。
聖經中的歷史,就救恩的角度來解,有聖經寫作的目的,寫作的這個角度,我認為其中所選用的歷史,是一種支持聖經內容真實佐證資料。
所以,我認為聖經歷史本身是真實的歷史,不因為其聖經文學因素而眨低其真實。
第二部 聖經以色列史
(一)編年史,分六段
一、定居迦南之前
二、定居迦南
三、王國早期
四、王國晚期:所羅門王朝。
五、王國晚期:王國分裂。
六、被據時期,與以後。
(二)簡述:"亞伯拉罕"到"波斯。
———
(一)編年史,分六段—重點紀錄
一、定居迦南之前
從亞伯拉罕。創11:10閃的後代,開始故事敘事。
到摩西死,申命記結束。
二、定居迦南
1.約書亞記/士師記。約480年
2.約書亞是征服或是內化,取得迦南地?
學術理論模式
(1)征服模式
(2)和平滲透模式
(3)農民起義模式
3.約書亞記
文學結構-過/取/分/事奉
故事情節-與文學結構不同
4.士師記
文學結構-像旋渦下沉,又對稱。
故事情節-與文學結構不同
三、王國早期
1.撒/王與歷,可說是對觀的書。
2.撒母耳記,文學結構
上
(1)撒母耳-示羅1-4
(2)約櫃時期5-7
(3)掃羅時期8-14
(4)大衛時期15-24
下
大衛王朝
四、王國晚期:所羅門王朝。
農民起義
五、王國晚期:王國分裂。
北國/南國重覆200年
南國再135年後亡國。
六、被據時期,與以後。
1.早期-古列王
(古列是波斯王,統一波斯與瑪代)
設巴薩和所羅巴伯
所羅巴伯 建第二聖殿
2.中期-以斯帖
嫁給 波斯王
可見,留在異地的猶太人的生活
3.晚期-以斯拉—尼希米
二人可能沒有見過面。
有此一說,他們建立與外邦人分別為聖的猶太群體。
以斯拉,律法,禁通婚。分別猶太人與外邦人。
尼希米,建城牆。分別耶路撒冷與外邦人。
——
本書結構可取用。尤其是約書亞記
P223
約書亞記
*要認識一篇敍事,最好是仔細留意敍事的開始和結束,以及它的整體結構。
一、開始和結束
1.約書亞記開始:"摩西死了了之後"開始,隨即講述耶和華吩咐摩西的助手約書亞帶領民眾過約旦河,進入應許地。
2.約書亞記結束:主題仍是神依照祂的應許賜予那地。
二、結構
庫雷瓦(H. J. Koorevaar)用荷蘭文寫過一篇論文,題目的(約書亞記的結構)。
分四大段,每段有一個鑰詞。
四個
以色列人"過"約但河
佔"取"那地(從耶利哥開始)
然後,征服的土地"分"給各支派。
最後,約書亞主動"事奉",最後三章每一章都吩咐百姓要事奉耶和華。
*約書亞記大綱結構
分4段
1.過:1:1-5:12
2.取:5:13-12:24
3.分:13:1-21:45
4. 事奉:22:1-24:33
*士師記
*1982年,古丁(D. W. Gooding)發表了一篇名為"士師記構造"。
幾乎所有釋經家,一致認為士師記的結構,自成一格。
結構圖象是螺旋式下走。
*士師記大綱結構
分三段,引言、主體內容、尾聲。
一、引言(1:1-3:6)
A政治情況:以色列對迦南人(1:1-1:5)
B宗教情況:以色列離棄耶和華去事奉別神(2:6-3:6)
二、主體內容
士師-拯救者事蹟(3:7-16:31)
C 俄陀攝 :妻子是以色列人,協助他成功。(3:7-11;見早前1:11-15)
D以笏 : 傳口信給外邦王;在約旦渡口擊殺摩押人。(3:12-31)
E底波拉、巴拉 :一個婦人--雅億,殺死迦南人西西拉,結束戰爭。(4:1-5:31)
F基甸 :
a.反對偶像 (6:1-32)
b.與敵人爭戰(6:33-7:25)
b' 與本國的人爭戰(8:1-21)
a'陷入拜偶像之罪(8:22-23)
E'亞比米勒 :一個婦人--殺死以色列人亞比米勒,結束戰爭(8:33-10:5)
D'耶弗他 : 傳口信給外邦王;在約旦渡口擊殺以法蓮人(10:6-12:15)
C'參孫: 外邦女子導致他墮落。(13:1-16:31)
三、尾聲(17:1-21:25)
B'宗教情況:大肆拜偶像;利未人在偶像廟供職;但人攻取拉億並設立偶像。(17:1-18:31)
A'政治情況:以色列對便雅憫。(19:1-25)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