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派別
新教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96%B0%E6%95%99
*馬丁路德改教後,基督教又稱為新教。
三位當時影响派別的神學家
1.馬丁路德(德),稱為 路德宗。(台灣常見教會叫信義會)
2.加爾文(荷) ,稱為加爾文神學,制度為長老治會。(台灣常見教會叫長老會、公理會)
(人數較多的組織,又稱改革宗)
3.慈運理(瑞士),強調聖禮為紀念說、反對嬰兒洗禮,強調浸禮。(台灣常見叫浸信會)
(人數較多的組織,又稱浸信宗)
*信仰派別,神學家所影響的是三大聖禮和教會組織。
靈性運動
理性主義啟蒙運動後,靈性運動追求的主題,並沒有影響聖禮和組織。
原是自由派和基要派。區別在解經上,自由派自由創作,基要派堅持傳統。
後來,有人認為靈性追求侷限在"解經",不如多多傳福音,所以,出了"福音派"。
福音派,在解經上,走的是自由派和基要派中間。
變成:自由派、福音派、基要派,這三者,以福音派為主流。
後來,1906年聖靈大大運行,形成靈恩運動。
變成:福音派、靈恩派。
其實:最好的是,聖經和聖靈二者都追求。
*信仰派別,現在解經神學角度,一般都認為傳統教派是 福音派,但現在是跨教派,視教會領袖的領受。
*靈性運動,現在是跨教派,視教會領袖的領受。
備註:
後來,2000年教會組織變革"恢復"初代教會小組社群聚會運動。
(原本310年基督教為羅馬國教,君士坦丁為了政治控制的目的,禁止民眾聚眾,只得在公辦的教會中參加崇拜,所以,原本初代教會的小組社群,因而停止。)
結論:小組社群,沒有影響,信仰派別和靈性運動。
留言
張貼留言